我们有时会发现油品中出现一些形状不一的沉淀和细小杂质,这会影响油品的质量吗?下面我们就来简要地讲一下,一般来说车用内燃机油沉淀物主要有灰白色粉状物和白色胶状物。
灰白色粉状物
油品在使用前出现灰白色粉状沉淀物很可能是“掉钙”现象,钙主要来自于清净剂的碳酸盐, 少量掉钙会影响润滑油的外观,如果掉钙严重则会引起润滑油碱值降低,导致油品中和性能变差,不能及时中和因氧化和燃料燃烧产生的酸性物质,加速漆膜和积碳的形成,影响发动机的运行。掉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:
水分的引入
水分的存在即使是微量水份也会影响添加剂体系的稳定,比如碳酸盐是亲水性物质,它会被水从胶束中抽提走,并进一步通过沉降作用沉到油品底部形成白色粉状物质。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,企业必须把基础油和复合剂的水分含量控制在安全指标内,并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避免水汽的引入。
油品的混用
两种不同等级和不同类型油品##不可以混用,因为不同油品中的添加剂种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一样的,当一稳定体系的油品中引入其他添加剂,特别是极性添加剂,会改变整个油品的平衡体系,同样也会导致“掉钙”。
与基础油相容性问题
基础油一般可分为I类、II类、III类和PAO基础油等,I类基础油和添加剂的相容性较好,一般不会出现掉钙问题。II和III基础油,属于加氢基础油,其和添加剂的相容性较I类基础油差,相对来说,经过长时间存放后出现“沉淀”的概率会提高,而对于更高档的III类基础油或者PAO来说,出现相容性问题的概率会更高。
清净剂稳定性
清净剂主要由亲水极性基团、亲油烷基链基团和碳酸盐组成,碳酸盐在胶束中的稳定与亲水极性基团、亲油烷基链和碱值有关,亲油性越强,即烷基链越长或者分子量越高,其稳定性越好,而碱值过高会使碳酸盐在胶束的稳定性变差,所以调合油品时应注意,须在碱值和稳定性之间达到平衡。